首页>工作范文>省教育部年度工作规划范文3篇
省教育部年度工作规划范文3篇
油猫饼
下载文档

教育部每年的工作规划都各有不同,因社会背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着重点也会不同,各省的教育部也会按照中央教育部的规定来制定因地制宜的计划。

教育部年度的工作规划案例一

教育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发展水平。

具体措施和规划如下:

提高家庭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建设质量

一是支持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家政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3所高校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家庭教育”属于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依据相关规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申请设置,按程序报教育部审批。

二是发布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2018年发布包括家政学在内的高校社会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并引导高校将“家庭教育学”课程列入相关专业的专业类课程。推动高校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相关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提高相关课程建设质量。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龙岩学院等高校的“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支持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等课程。

四是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西南财经大学的“‘盒以为家’互联网立体家庭教育项目”、贵州民族大学的“贵州贫困山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家庭教育相关项目建设。

设置家庭教育二级学科点培养高层次人才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已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家庭教育学二级学科点。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学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教育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依照工作程序自主设置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加大力度培养相关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研究制订政策文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衔接配合机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着力解决家校社合力不强的问题。联合全国妇联等部门制定出台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21—2025年),深化家庭教育支持服务,进一步推动将家庭教育阵地纳入城乡社区整体建设规划,扩大家庭教育服务供给,推动家庭教育有效落地。

教育部年度的工作规划案例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强和改善教育宏观管理,以完善体系制度标准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着力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能力。

一、开展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组织开展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组织高校及研究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研究支撑。坚持“开门编规划”,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意见,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公众参与度。完成规划文本起草工作。

二、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就“十三五”院校设置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政策举措。探索建立高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制定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设置标准。加强省级政府统筹,重点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在完成西部地区高校设置审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中东部地区高校设置审批工作,优化中东部地区高等学校结构布局,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三、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科学合理确定2015年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引导各地将重心放在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促进公平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以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快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力度,完善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继续调整优化研究生层次和类型结构,改进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坚持扶优扶强,提高高端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四、加强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

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促进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组织有关单位对2013年度教育现代化相关指标数据开展测算、校对工作,启动2013年度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报告的研制工作,形成全国及分省监测评价报告。协调有关司局、委托有关机构全面开展教育现代化有关社会抽样调查指标的数据信息获取及测算工作。继续推进与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的融合对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五、进一步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创新

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推动地方和学校落实分类管理和相关扶持政策。推进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公开,指导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成员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引领民办学校完善社会监督和内部管理机制。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按照“试点推动,示范引领,产教融合,制度创新”的工作思路,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印发《关于开展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高校转型改革试点,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组织专家对试点学校转型发展试点方案进行指导,加强试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指导,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七、着力构建现代服务型教育统计

加强教育统计制度标准建设,完善并颁布《教育统计管理规定》,完善现行教育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推进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强化对学校(机构)代码更新维护、分级管理制度。完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强化数据质量核查,制定《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核查计划任务书》,部署2015年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统计质量。加强统计分析研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加快推进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建设,为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支撑。制定《2015年教育统计培训工作计划》,分层分类做好各地教育统计骨干人员和教育统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研制开发网络培训平台。

八、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进一步深化教育行业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突出精准扶贫的要求,确保面向片区定向招生计划、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等各类专项特惠性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的各项工作,召开第三次定点联系滇西部际联席会议,搭建滇西地区和国务院各部门联系桥梁,统筹协调教育系统滇西扶贫工作,形成教育系统扶贫滇西的合力。召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

九、深入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从教育政务管理、学校收费、事业统计、学术领域、招生考试、职称评定、评奖表彰、学生资助、人才培养、中介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建立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教学到科研、从诚信教育到信用评价,全领域覆盖、全方位着力的教育行业信用体系。

十、扎实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

按照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推动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取得进展。

十一、不断提高教育基本建设管理服务水平

完成《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的报批工作。组织编制《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继续做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等项目管理服务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校建筑节能指南及推动绿色学校建设。研究制定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性文件,推动教育防灾减灾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十二、不断提高直属高校及直属单位基本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

提高直属高校及直属单位基本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的后期执行,启动“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编制准备工作。规范管理程序,推进基建管理法制建设。启动《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制定工作。研究制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本建设廉洁运行。对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严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和办公用房使用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继续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稽查;检查学校基本建设规范化管理情况。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基建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十三、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以建立“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建立“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核心,以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督促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完善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农校对接”,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农校对接”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地域。继续开展高校后勤领导干部培训工作,提升高校后勤队伍工作能力。

十四、持续推动校园安全工作

着重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推动落实《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各项工作要求,加强对食堂燃料输送管道和烟道等消防重点部位的管理。部署2015年校园安全大检查工作,指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适时组织工作督查组开展工作督查,督促各地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十五、继续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届“节粮节水节电”作品征集和节能宣传周活动,促进各地各校广泛开展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对18所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的直属高校完成验收工作。对210所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高校进行全面摸底,督促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于年底前全部完成项目验收。继续与财政部协商,申请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资金和地方高校的建筑节能监管平台项目资金。

教育部年度的工作规划案例三

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制定本工作方案。

01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教育践行“亦耕亦读”,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力量。长期以来,我国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耕读教育不系统、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等问题。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了解乡情民情,学习乡土文化,对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02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实践和耕读传家为关键,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林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3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将农林专业的课堂开设到广袤的田野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新探索新实践。

坚持因地制宜。涉农高校结合办学特色和各地农业农村育人资源,健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度挖掘提炼耕读教育元素,将耕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04任务举措

把握耕读教育基本内涵。耕读教育不仅是亦耕亦读的教育方式,也是情怀使命、价值追求、生命与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涉农高校加强耕读教育要以扎根“三农”为关键、以培养知行合一为重点,既要强化学生耕读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爱国爱民之情怀,又要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耕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加强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编写中华农耕文明等教材,强化有关中华农耕文明、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治理等课程教学。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体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加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涉农高校依托农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等社会资源,以及农民丰收节、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建设一批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品牌项目,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农村、到林区、到实践基地、到生产一线现场调研考察、实地学习,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涉农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让农林教育走出“书本”、走下“黑板”,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能力。

建设专兼结合的耕读教育教师队伍。推动涉农高校普遍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托中心开展耕读教育专项培训,提高教师耕读育人的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支持涉农高校与地方政府、农林企业共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高校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农林科技专家、乡村工匠、种养能手等兼任耕读教育师资。培育和造就一支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兼具、教学与实践能力兼备、专职与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耕读传家校园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思想引领,以“名师讲堂”“博读经典”等活动形式,推进耕读文明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文化熏陶,将农耕文明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实践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榜样带动,以师生、校友中的优秀典型人物激励师生践行“勤耕重读”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

05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涉农高校要制定加强耕读教育的具体方案,统筹推进耕读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与总结评价等。

加强经费保障。涉农高校要给予经费保障,支持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建设和耕读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提高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质量。

强化督导检查。对学校组织实施耕读教育情况进行督导,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内容投诉:色情造谣内容不全/没图违法反动文不对题——>如对本文有意见请点此举报/投诉,会有值班编辑受理

下载文档
油猫饼
0
关注
7
粉丝
880
作品
湘ICP备2022015675号-1

关于我们

八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友情链接

途知游戏网 电玩圈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请联系邮箱:125329950@qq.com

微信扫码支付
现时特价:3元/篇原价10元

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