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对足口病并不陌生。即使他们的宝宝没有得过,他们也会听说朋友或亲戚的宝宝有过生病的经历,对发烧、疱疹、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让我们仔细看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余种。
手足口病的表现有哪些?
根据手足口病的表现,可分为普通型及重型两类,多数情况下宝宝患病为普通型,其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的治疗。
通常为急性发病,在发热数天或是发热的同时,与病名相同,可在手掌、足底、口腔唇齿侧或硬腭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往往发病2-5天的时间。
因为口腔内疱疹的破溃产生疼痛,宝宝会有食欲下降的表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局部会有小的溃疡产生;而手掌、足底出现的皮疹并不会出现破溃现象,而是发病7-10天后完全被吸收,局部不结痂也不会留疤。
不同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感觉不同,有些会伴有刺痒感或是痛感,但是也无需过多处理,局部冰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感。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亲密,因为引起两种疾病的病毒基本是一样的,但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与手足口病还是有区别的。
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疱疹仅仅局限于宝宝的口腔内,除了口腔外其他部分无疱疹和斑丘疹的出现,这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
而且其疱疹出现的部位也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集中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不过与手足口病相同的是,因为其会诱发疼痛,因此宝宝同样会有食欲下降或是发病期间拒食的表现。
在生病期间,可以给宝宝多准备一些流质且偏凉的食物,有助于在镇痛的同时补充能量。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不仅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的第一周是传播性最强的,但是患病者经过呼吸道排毒的时间可长达2-3周,经过粪便的传播甚至可长达1-2月,因此基本的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到。
避免接触感染源
如果身边有明确的患病者,避免与患病者亲密接触,不要拥抱、亲吻、分享玩具等。同时也避免接触患病者的餐具、洗漱用品等,从而减轻传播风险。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不仅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的第一周是传播性最强的,但是患病者经过呼吸道排毒的时间可长达2-3周,经过粪便的传播甚至可长达1-2月,因此基本的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到。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十分有效,宝宝喜欢到处乱摸、乱抓,然后又抓东西吃,因此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洗手,注意使用流动水冲洗,避免使用免洗擦手液、湿纸巾等。
做好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已有手足口病疫苗,确切说应该是肠道病毒EV71疫苗,只针对这一型病毒有效,其保护率可达到90%。
很多家长反映即使接种了疫苗,宝宝同样会患手足口,这是因为这个疫苗只针对这一型手足口病,但是同样有接种必要,因为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重型手足口病,有很多的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威胁宝宝生命,因此接种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