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第一回)“文房雅集”师生作品联展开幕式在合肥市瑶海区图书城举办。仪式由传承基地首席专家、中国科大讲席教授汤书昆主持。
出席嘉宾合影中国科大供图
汤书昆介绍,教育部-中国科大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是教育部2020年8月批准在中国科大建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基地通过中国科大校园内工作坊师徒制的教育创新,开设了《中国纸墨笔砚》《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等长周期全校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熟悉造纸术、制墨制笔制砚技艺、书画艺术与材料的文化内涵与工艺原理。
中国科大校长特别助理朱灿平表示,这种师徒制手把手联合创作的作品,标志着中国科大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上进入到一个新的探索空间。他说,此次展览可以有效推动文房四宝非遗资源与高校现代教学科研的深度交融,同时让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基层、服务大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文房四宝与当代人生活实现有机连接。
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科大博物总馆馆长陈履生在致辞中表示,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在数字智能的时代,我们应当思考如何用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传播好传统文化,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他希望,中国的文房四宝能够具有当代性,能够延续中华文化的创造精神。
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在总结时表示,文房四宝这种高端的传承技艺能够在中国科大这样一个理工科的大学中生根发芽,是非常需要情怀的。他希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能够进一步加强地方与高校的合作,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出校园、走向大众,也希望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团队整合起来,持续共同发力,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进行了“安徽文房四宝的高质量发展与当代传承”主题圆桌讨论。传承基地手工造纸工坊主理导师朱建新、徽墨工坊主理导师冯宜明、毛笔工坊主理导师李小平、歙砚工坊主理导师朱岱等围绕“文房四宝如何重归当代生活?”“古老而丰富的文房四宝非遗资源能不能变得更时尚?”“无纸化办公、数字时代对文房四宝的冲击”“文房四宝技艺的当代传承应当秉持什么理念”等问题展开深入且广泛的讨论。
据悉,教育部-中国科大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依托中国科大科研优势,旨在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已在校园内建立起笔、墨、纸、砚4间传承教学工作坊,引入中国文房四宝领域工艺大师与中国科大学生组成师徒制传习小组,将美学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引入科学实验测试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文房四宝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产出了此次展览展示的一批优秀成果。
此次展览为巡回展的首展,选取笔墨纸砚四个工坊行业导师、学生优秀作品共计100件,将文房四宝经典材料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伪彩处理技术结合的科学与艺术融合作品一套、中国科大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研修班的优秀学员作品20件进行展出。据悉,展览区设置在合肥市瑶海区文化馆,展览时间持续至4月25日。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