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生潘华康走到了人生的小拐点上。前不久,他刚从香港大学物理学系毕业,正在考虑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他觉得,在做决定之前,应该先给自己一个了解社会、了解科学的机会。
在这个火热的暑假,他与来自香港的另外15位大学生共赴北京,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实习生。支持他们的是“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这是一个由中国科学院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实习计划,旨在为香港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前沿科学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塑造科学思维,加深对祖国科技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7月18日,作为本届青年实习计划的学生代表,潘华康在开学礼上说:“期盼能通过这次实习,从中得到启发和宝贵的经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
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开学礼。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16位大学生,分赴6家研究所
潘华康的实习地点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他的导师是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魁研究员。
“在大学里,我学到的超导体知识只是皮毛,自己也没有做研究助理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次实习,能会对超导体有更深的理解。”潘华康告诉《中国科学报》。
潘华康等16位同学,将分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软件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6家科研院所。
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将是来自人工智能、物理、声学、新媒体、数学等领域,14个研究方向上的14位导师和16名内地研究生。大家将以“结对子”的方式,开展科技交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技处处长韩伟介绍,本届活动设置了“科研‘1+1’”“感受中国科学院”“名师大讲堂”“零距科学家”“文化共传承”“团队一家亲”等六大版块,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指导。
“同学们除了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外,还将近距离参观大科学装置,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与认识。”韩伟说。
面对已经开启的6周实习,潘华康兴奋地说:“希望通过与优秀科研人员们交流互动,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想到这里,我已经感到迫不及待。”
3届活动,迎来87名香港大学生
今年,是青年实习计划的第三届。青年实习计划的起点在2018年。当时,中国科学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将青年实习计划列为三大重要合作事项之一。
“中国科学院一直高度重视与香港科技界的合作交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率先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创新研究院,并与香港6所高校共建了22个联合实验室,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青年实习计划项目,对促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了解,助力香港青年的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吴艳说。
青年实习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联合主办,由挂靠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工作协作组和香港志愿者协会共同承办。
从2018至2019年,来自中国科学院6家科研院所12个实验室的3名院士及40余名科研骨干,带领71名香港学生开展实习,研究方向囊括数学、物理和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及人工智能热点方向。
共同的期待
对科学的追求,把年轻人聚集到一起,也把香港与内地凝结在一起。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发展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举办的青年实习计划也一直深受青年人欢迎。
“当前,国家科技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希望参加活动的香港青年朋友们通过实习加深对我国前沿科技和高端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把握好创科发展所带来的宝贵机遇,为国家及香港的科研发展贡献力量。”麦美娟说。
吴艳表示,期待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参加本次活动的时间,多看多听多交流,在深入了解科技前沿和国家科技发展现状的同时,努力提升科技创新素养和能力,为香港创科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贡献。
“希望通过本次实习,各位同学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未来,自动化所还将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科技合作,不断为香港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促进两地创新文化交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说。
作为实习生导师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余山说:“针对实习计划,我们精心考虑科研选题,仔细挑选了经验多、能力强的研究生作为同学们的科研伙伴。在未来的几周中,我们将向各位同学提供零距离接触前沿科技、参与一线科研实践的机会,帮助大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加深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我能感觉到,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潘华康说。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