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牵头主导编制的团体标准《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T/CI 103—2023)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并于近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
浙江温州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区。王友绍团队 供图
据介绍,该标准为我国首个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标准,有望解决目前红树林低温生态修复无技术规程可依的局面,进一步促进红树林北移有序发展。主要编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王友绍红树林研究团队完成,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等为该标准的参与编制单位。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都没有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为了规范受损低温生境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迫切需要制定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进一步指导红树林低温生态修复生产实践,促进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红树林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中确立了红树林抗低温生态修复的原则、技术流程和种苗质量控制等,描述了检查验收、档案及监测与评价的规则。该标准所提出的技术规程力求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有标可依,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空白,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发展,提升红树林的生态健康水平和功能服务效果。
该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低温环境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