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机器人创新科技论坛在闵行区“大零号湾”举行。论坛旨在为机器人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助力,为“大零号湾”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贡献智慧。
“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联盟启动。上海交大供图
开幕式上,在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高校、园区、企业代表共10家单位共同联合发起,未来将做好政企校的桥梁,支撑大零号湾区域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创新创业工作。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主战场,经过多年深耕布局,区校企已在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发挥“大零号湾”机器人创新优势,该联盟将放大机器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效应,积极打造紧密互动、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大零号湾”机器人产业集群凝聚力量。
丁汉作大会报告。上海交大供图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作《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大会报告,介绍了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表示,机器人“无处不在”,机器人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前沿发展方向,已成为制造学科前沿研究热点,相关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已初现端倪,最终将通过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传感,无处不在的智能,实现无处不在的制造。
刘宏作大会报告。上海交大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宏作《空间机器人技术挑战与愿景》大会报告,刘宏在报告中介绍了国际空间机器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状况、中国空间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空间机器人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
陆军作大会报告。上海交大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陆军作《信息系统推动机器人产业建设思考》大会报告。他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三个维度深刻剖析了未来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未来趋势。通过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攻克“电磁眼”“思维脑”等底层关键技术,打造出一条我国自主可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
孟庆虎作大会报告。上海交大供图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孟庆虎作《GPT时代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大会报告,他分享了其团队在手术机器人由无到有走向智能化道路上勤耕深挖逾30载,聚焦制造场景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智慧医疗以及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并对GPT加持下的手术机器人会又如何破圈“普外科模式老路”进行展望。
赵杰作大会报告。上海交大供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专家组组长赵杰作《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当前形势》大会报告。他表示近十年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品性能、产业规模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链存在诸多短板和产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依然突出,如何实现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报告最后,他对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国际竞争态势、产业竞争格局以及我国应处的地位进行了展望。
此后,创新论坛的3个分论坛同时举行,21位业内知名资深专家、青年科学家及头部企业代表就机器人前沿交叉科学、新形态机器人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技术产业合作等领域作了相应专题报告,并分享了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