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未来科学大奖与香港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在香港隆重开幕。系列活动共为期4天,包括“科学峰会”“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3年度会议”“获奖者对话青少年”以及“颁奖典礼”,吸引了全球100多位杰出科学家,共同探讨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未来农业等前沿议题。
10月14日上午,大奖周开幕仪式在香港科学园举行。
开幕仪式现场
这是大奖周首次在香港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祝贺未来科学大奖成立八周年。他表示,在香港这座国际化且充满活力的都市,此次大奖周活动将激发年轻科学家追求卓越,助力香港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李家超致辞
香港科学院院长、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卢煜明致欢迎辞。他指出,香港拥有多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和优秀人才,创新环境良好。未来科学大奖至今35位获奖者中,5位来自香港。他希望,大奖周系列活动能培养下一代人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卢煜明致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孙东致辞。他表示,将继续发挥香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作用,推动全球科技合作,相信大奖周活动将进一步提高年轻一代对科技的认识和兴趣,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
孙东致辞
14日,作为大奖周首日重磅活动,为期2天的“科学峰会”在香港科学园启动。科学峰会首日聚焦“生命科学专场——创造范式转变”、“计算机科学专场——人工智能”、“面向未来农业的植物研究”三大专题。
在“生命科学专场——创造范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卢煜明领衔,邀请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Gregory Winter、2022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奖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和1989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奖者麦德华,围绕“抗体和抗体模拟”、“Solexa Sequencing DNA测序方法”以及“抗癌治疗研究”展开学术分享与探讨。
四位科学家共同探讨
在“计算机科学专场 – 人工智能”专题研讨会上,由香港浸会大学常务副校长、计算机科学系讲座教授黄定发领衔,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晓刚,哥伦比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计算机科学教授周以真,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贾佳亚,英伟达(NVIDIA)高级杰出研究科学家和高级研究主任胡文美,围绕“通用AI模型”、“可信赖人工智能”、“从大型语言模型到大型视觉语言模型”、“加速计算和存储数据访问”等展开学术分享与探讨。
左起王晓刚、黄定发、贾佳亚
在“面向未来农业的植物研究”专题研讨会上,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董欣年领衔,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围绕“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革命”、“生物固氮与绿色农业”以及“下一代CRISPR技术与作物改良”等展开学术分享与探讨。
四位科学家共同探讨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